
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報結(jié)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,就不再出門做活,。先是在吊腳樓閨房架一方桌,,置茶十碗,邀親鄰九女依次圍坐,,哭起嫁歌來,,新娘居中,叫“包席”,,右女為“安席”,,左女為“收席”。新娘起聲,,“安席”接腔,,依次哭去,不分晝夜,??抻幸?guī)矩:母女哭,姑侄哭,,姊妹哭,,舅甥哭,姑嫂哭,,罵媒人……哭三五天,,有長達十天半月的。主要內(nèi)容有回憶母女情,,訴說分別苦,,感謝養(yǎng)育恩,托兄嫂照護年邁雙親,,教女為人處世等,。
哭嫁歌一般為即席作,,見娘哭娘,見嬸哭嬸,??拊~各不相同,也有固定哭詞,,如“比古人”,、“共房哭”、“十畫”,、“十繡”,、“十二月”等??抻星{(diào),,抑揚頓挫,是一門難度很大的唱哭結(jié)合的藝術(shù),。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(xí)(當(dāng)然是秘密的),。哭時以“嗡”,、“蠻”,、“啊呀呀”等語氣詞,一泣—訴,,哀惋動人,。如“哭姊妹”:
同喝一口水井水, 同踩巖板路一根,;
同村同寨十八年,, 同玩同耍長成人。
日同板凳坐啊,, 夜同油燈過,;
績麻同麻籃啊, 磨坊同扼磨…… 又如哭爺(音“伢”)娘:
娘啊娘,,我要走了吶,,再幫娘啊梳把頭。
曾記鬢發(fā)野花艷,,何時額頭起了苦瓜皺?
搖籃還在耳邊響,,娘為女兒熬白了頭。
燕子齊毛離窩去,, 我的娘唉,, 銜泥何時得回頭? ……
娘哭女:
銅鑼花轎催女走,好多話兒沒說夠,;
世上三年逢一閏,,為何不閏五更頭?
哎,,兒去了哎娘難留,往后的日子你重開頭,;
孝敬父母勤持家,,夫妻恩愛哎度春秋……
土家女哭嫁俗流傳久遠。清代土家詩人彭潭秋記載
說:“十姊妹歌,,戀親恩,,傷別離,歌為曼聲,,甚哀,,淚隨聲下,是‘竹枝’遺意也,。”古竹枝詞里有首詠哭嫁詩: 桃夭時節(jié)卜佳期,無限傷心敘別離,。
哭娘哭嫂哭姐妹,,情意綿纏淚如絲。
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,,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,,看似不可思議,卻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獨特的稟性及文化意識,。
[責(zé)任編輯:陳方]
來源:永定新聞網(wǎng)
編輯:鄭龍騰